郑永年:“唯GDP是从”的城镇化将是场灾难

震撼的效果中,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热泪盈眶,她一次又一次地感叹道:我们的国家强大了,那些苦日子熬过来了。

在镇史馆,在扶贫车间,在和福建援宁干部的座谈会上,当《山海情》中的场景变成眼前的实景时,星火队员们深深为英雄人民的创举所震撼。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材料科学系2021级博士生 左宗正重走党的进京赶考路,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两个务必中,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红色基因。

郑永年:“唯GDP是从”的城镇化将是场灾难

趁青春去基层,奋斗在新长征。最好的缅怀是传承,新时代的我们要在百年党史和复旦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行的力量、勇气和智慧,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和无愧于时代的复旦青年。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生 杨宁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重庆抗战时期复旦大学校址,星火队员共同追忆复旦先贤艰苦办学的历程,并集体探访潜庐和拜谒孙寒冰墓,铭记复旦先辈的英勇事迹,立志将重任扛在肩上,将精神代代传承。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负责人、中国语言文学系2019级博士生 许亚云赶考仍未结束,学习仍需继续。

在真知、真信后,学习仍需继续,我们更应主动练就真行,去满怀热忱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博士生讲师团来到金银滩草原,在上星站上了生动的现场党课,亲身感受六十年前两弹一星研制的艰巨使命和艰辛过程。我们这一代人,要把最宝贵的东西传承给下一代学生。

李大潜院士,是复旦数学科学学院的教授,也是上海市立德树人数学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任。那时他上午考察3~4个小时,晚上抓紧时间把当天东西都整理进笔记,回国之后两个眼睛都熬红了。指着苏步青纪念馆墙上的照片,他回忆起往昔:这是我参加苏老主讲的第一届中学数学教师讲习班时的照片。复旦大学档案馆向顾泠沅校友赠送纪念册,内有学生登记表、分配名单及60年代学校标志性建筑照片已经过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年龄,又回到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阶段,顾泠沅的人生返璞归真。

回到原点是他回到母校复旦最深刻的感受。这些年,顾泠沅投身基础教育事业,他不是没有机会改变人生轨迹,可他婉拒了,至今在教研一线坚守了五十余载。

郑永年:“唯GDP是从”的城镇化将是场灾难

共同奋斗在基础教育领域,李大潜之前就已熟识顾泠沅,但他现场还是不禁感慨:一个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能投身基础教育,在朴素平常的岗位做出这么大的成绩,太不容易,教育学研究方法接地气,很好。苏老讲的《几何原本》,是从原点出发,教育也一样。由此,一场跨越45年的青浦实验拉开序幕:不到十年时间,全县9年级毕业生数学成绩合格率由1979年的16%上升到1986年的85%,远超当时上海68%的合格率,顾泠沅主持的数学教改初步成功。破旧的大殿就是教室,边上用砖垒起了一块区域,睡觉吃饭做饭办公都在那。

吃菜菜根最香,深入扎根,根子正了,才有真正的香味。在顾泠沅看来,基础教育研究事关重大,意义深远,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但未来偏偏又是难以捉摸的,因此,顾泠沅相信只有看懂现在,才能面向未来。数学科学学院主持工作党委副书记王光临主持座谈会。九十年代,顾泠沅参加了上海市数学学科的课程改革,苏老正好担任上海教改的主要顾问。

从1978年主持青浦实验开始,至今四十多年,顾泠沅工作学习研究心得,被密密麻麻记在了近200本笔记本里。他说,这是苏步青教授常常用来教导学生的一句话,要善于利用零头布。

郑永年:“唯GDP是从”的城镇化将是场灾难

令顾泠沅难忘的,还有苏老对他教师生涯的襄助。讲学班难度很大,苏老布置的作业很难,回去都要细细考虑,好像让我们重新又回到了复旦的数学系来念书,收获颇丰。

顾泠沅利用一切时间工作思考与学习,白天工作8小时,晚上还会抓紧时间用好4小时,他说这样就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延长了一半。他也是继华罗庚之后,时隔41年,在这个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做大会报告的又一位中国学者。当徐雷、李骏问起目前数学基础教育存在的最大挑战,顾泠沅脱口而出,是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7月22日,顾泠沅应邀回到母校,面向复旦大学师生和复旦基础教育集团老师做了为教为学续传统 育人育才创新风的主题座谈。就这样,他把工作当作兴趣,把兴趣发展成志趣,直到退休后反而更加欲罢不能了:我退休之后的十年工作,反而要多一些,还要忙一些。5年求学,他把恩师苏步青的话做学问要用‘零头布,铭记在心。

会上,顾泠沅分享了他在数学基础教学研究方面五十余载的心路历程与经验。青浦实验进行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15年,每次都是发觉了有新的问题亟需解决。

为此,在过去的28年里,顾泠沅带领团队进行了三次大样本因子分析。为此,苏老曾在上海市科学会堂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学数学教师讲习班。

有人问他为什么抓这么紧,他的回答是:抓住今夜,因为明天从今夜开始。这种信念一直支撑着顾泠沅,履行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发挥螺丝钉精神,既然把我拧在这里了,我就要去尽心尽力地做事。

从复旦数学学院毕业、在控江中学担任数学老师的王伟叶, 要教给学生们发现数学之美的能力,成为新时代扎根中学、做好基础教育的代表。李大潜院士、陈恕行院士、上海数学中心主任李骏、数学系教授陈纪修等,共同探讨了数学基础教育人才培养问题。在这里,他立下军令状,要用十年的时间改变乡村数学教育现状,结果一干就是45年。旧居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历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名单,其中就有顾泠沅主持的青浦教改小组。

谈及苏老对自己教育生涯与人生道路产生的深厚影响,顾泠沅说:可以这样说,苏老是我这一辈子做教师、做人的真正导师。在他看来,要提升老师教学育学的水平,就要有扎根实践的经验和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

三要把期望成为有研究能力的实际工作者作为自己继续进步的台阶。这是顾泠沅眼中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1967年,他被分配到青浦莲盛中学,一所破旧的农村学校,从这个教室到那个教室之间,一头牛可以穿过去。制图:实习编辑:刘微责任编辑:李沁园。

基地于2016年成立,承担高中非统编数学教材的编制任务,上海50余所中小学150名数学教师参与了相关工作,2020年9月,体现国家标准、上海特色、国际水平的新编高中数学教材(共七册)顺利通过教育部审定正式出版,供上海市6万余高一新生使用。7月13日,这位77岁的老人在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做了名为《45年:一项数学教改实验》的报告,向世界分享青浦实验的中国经验。看懂现在,重要的是要理性地来看待我们今天的发展的成绩进步,同时又要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虽然那些大学时期艰深的纯数学理论 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作为数学系毕业生,数学方面的专业性能帮助他在教研实践中,把数学看得穿,看得更透一点,这在基础教育中很重要。

2000年,顾泠沅随国家教育发展中心访问美国,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3小时。目前,顾泠沅主持的青浦实验正在尝试依托循环改进的中国教研优势,吸取先进理念,提升老师教学育学的水平,为解决从理念更新到真正的实践转移提供一些可以选择的途径。

顾泠沅从事数学基础教研五十余载,他用感恩二字来形容苏步青先生留给他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用一辈子来践行苏老的严谨治学的精神教诲。控江中学王伟叶老师给顾泠沅献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复旦人将目光投向了基础教育,致力于面向未来的教育。

他,也是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1967届校友、青浦教师进修学院名誉院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这些都是他用零碎的时间写成的,他管这个叫做零头布精神。

蜘蛛池搭建飞机@seochaoren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